问:雷暴是如何产生的?
答: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产生于积雨云中,常伴有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或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而积雨云则是淡积云、浓积云逐渐发展成熟的阶段。
在积雨云中,通过云体内强烈的对流发展和各种起电机制产生电荷,并逐渐形成通常是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的电荷结构。这样就在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了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平常所见的闪电。放电过程中,通道中的温度骤增,周围空气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发出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
问:为什么近年来雷电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
答: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加重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失衡,再加上当天气受拉尼娜或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以及出现大气环流异常时,灾害性天气将可能频繁发生。
问:为什么雷电灾害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答:据相关调查统计发现,因雷击导致电子电气设备遭受损害的事件占全部雷击事故的比例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规模或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普通电器或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越来越多地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由于这类数码、IT产品的核心部件对电磁场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易遭受雷击产生的强电磁脉冲干扰或损害。2、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诸多电子电气设备通过网络相互连接,易因雷电流传导引发远端其他设备损坏。3、目前,建筑物综合防雷措施不完善,仅较多地考虑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而忽略了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对设备的破坏。
防雷所提醒,建筑物除了应按国家有关规范安装完善的防直击雷装置外,还应着重考虑电源、电话、有线电视、网络等外来导电物的防雷电波侵入措施以及信息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由此可见,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综合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